9月19日,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将在吉林长春正式开幕,同时“长春航空展”也将同期举行。作为九三阅兵之后解放军主办的首场大型公开展示活动,本次开放日规格颇高,诚意十足。其中,歼-20战斗机将首次在地面展出,这一待遇甚至连珠海航展都未曾享有。
截至9月16日,现场已经进入最后紧张的备展阶段,歼-20等多种机型陆续抵达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除了歼-20这一“中国空军尖端代表”,另一位“老兵”同样成为焦点——那就是传说中的无人歼-6。
歼-6是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型超音速战斗机,曾经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起步到发展的历程。如今,解放军在开放日同时展示歼-20与歼-6,形成鲜明对比:前者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,后者则承载着历史记忆。通过这种安排,参观者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国空军七十余年的跨越式进步。
但此次歼-6的亮相并不仅仅是为了“回顾历史”。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有人机,这架歼-6已经完成了无人化改装。展板信息明确指出,无人歼-6不仅能充当靶机进行实弹训练,还具备对地攻击能力。
早在十多年前,国内互联网就流传着一种说法:解放军正在把退役歼-6改造成自杀式无人机,用于在潜在的台海冲突中对美军航母实施饱和攻击。原因在于歼-6产量极大,从1964年量产到1986年停产,共制造超过4800架,仅装备空军的数量就超过3000架。如果将其中一部分改装成无人机,足以在战时组织多波次、大规模突击,让对手防不胜防。
当时这种说法被不少人视为“军事传闻”,原因是有人认为歼-6无人化难度高、性能不足,只能充当靶机。然而此次长春航展的官方展板直接写明“具备对地攻击能力”,等于间接确认了解放军确实考虑过并落实了这一方案。
经过简单的无人化改造后,歼-6可以在外挂副油箱的同时挂载2至4枚航弹,在自动导航系统和飞控系统的引导下,对固定目标实施轰炸。换句话说,每架无人歼-6最多可以攻击五个目标。数量庞大的改装机群,在潜在台海冲突中无疑会成为令对手头疼的威胁。
更关键的是,歼-6的改造成本极低,而拦截它们的代价却异常高昂。美台防空体系若选择拦截,必然要消耗宝贵的防空导弹;若选择不拦截,又要冒被攻击的风险。这种“打也亏,不打更亏”的局面,正是解放军所谓的“阳谋”。
例如,当无人歼-6群体直扑台军的爱国者防空阵地时,对方不得不发射昂贵的导弹进行拦截,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目标被轰炸。这种消耗战,会迅速削弱美台的防空力量,为歼-16等主力机群后续出击创造更大空间。
面对无人歼-6,美台并没有低成本且有效的拦截手段。激光武器、微波武器尚未实用化,即便具备相关技术,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摧毁这样一款完整的战斗机机体。待能量武器真正生效时,无人歼-6早已完成攻击。
值得一提的是,类似的无人化改造并不局限于歼-6。速度更快的歼-7也已经出现无人靶机型号,理论上同样能够承担自杀式攻击任务。这意味着,解放军在无人机作战的储备思路上,远不止外界看到的那些先进无人机平台,老旧机型同样能在特定战场环境中发挥巨大作用。
此次长春空军开放日,将无人歼-6与歼-20同台展示,既是技术跨度的象征,也是战略思维的体现。它传递出的信息十分清晰:解放军的作战手段并不局限于阅兵式上的“高精尖”,哪怕是退役机型,也能通过创新思路成为战场杀手锏。
从“都市传说”到现实亮相,无人歼-6的出现让外界重新审视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。老旧装备与先进机型相结合,既能制造不对称优势,也能在未来潜在冲突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